「注生娘娘」和「臨水夫人」,都是主司生育的神,也是專門保護孕婦、產婦和褓幼的神,但是兩者並非同一位神,而一般記載卻認為「注生娘娘」就是「臨水夫人」。甚至善男信女們都不十分清楚,也把「注生娘娘」當作「臨水夫人」了。(注一)
民間相信,人之生死由命中注定,且由「南鬥」注生,「北鬥」注死,而子女之授予是靠「注生娘娘」庇助,因此,一般婦女都普為信仰此神。(注二)
農曆三月二十日是授子神注生娘娘的誕辰祭典,往昔,此日,不論城市或鄉下,各地婦女都會專程趕往廟宇焚香祭拜,終日絡繹不絕,所以戲稱「三月二十人看人」,可知昔日之盛況。即使在平日,也可以看到許多善男信士,到廟裏來燒香祈願或還願。中國人的社會因受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倫理思想,因此,注生娘娘的信仰,普及中國各地。
注生娘娘俗稱「注生媽」,是掌管授子、懷孕、生育、保佑孕婦、產婦及繈褓、幼嬰的神明。所以,專司子嗣的注生娘娘,在民間奉祀很廣,普遍受到尊祀。為婚後不孕或懷孕保胎之婦女奉祀的對象。中國人自古以來,即很重視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尤其婦女們都把生兒育女,視為天職,對子嗣更加重視,注生娘娘因此成為「成育之神」。一般民間習俗,前往禮拜的婦女,無子者求子,注生娘娘成了達成子嗣願望之神明,信仰此神就能懷孕,所以,最得婦女的信仰,有時為了獲得兒子,就備牲醴往拜,特別是在誕辰祭典這一天,各寺廟都要上供,行盛大的祭典,來進香的信徒很多;有子者求祂保佑、求良緣,很多未婚的婦女,為了希望能嫁給一個如意郎君,往往也向此神祭拜許願。注生娘娘除了授子之外,也成了兒童的保護神。所以注生娘娘變成了婦女們的信仰中心。
婦女多將供奉神前之花簪,乞插發髻上,以求吉祥。民間信仰中以女人本質如花,每一株花冥冥之中注定要開幾朵花,花分紅白二色,紅色生女,白花生男,生男生女由註生娘娘決定,「十二婆姐」則是負責看護這些花的元神,因是久婚不孕者,可求註生媽賜花,稱為「栽花換鬥」。又婦女求子求女祭拜註生媽,若或得靈筊允許,可將神前供奉的花簪插在頭發上戴回家。如果婦女盡生男孩或女孩,可以請註生娘娘換朵白花或紅花,這叫「移花換鬥」。
另外,也有請乩童作法,在征求注生娘娘同意後,重心栽植一盆花,名為「栽花換鬥」,以求得子的。如果是想生男,偏偏一直生女;或是想生女,卻老是生男孩的,也可以請乩童來個「移花換鬥」,將紅花叢換成白花叢,或將白花換紅花,以便如願。(注三)
註生娘娘誕辰,以婚或成孕婦女多前往膜拜,或祈求、或還願,也有為疾病或袪邪而去的。帶病兒往拜者,擲筊叩求神諾後,領受神前供奉之布制小鞋,穿以紅絨線,掛在病兒頸上,作為神護。又有以鎖牌或以紅絨線貫通古文錢,供拜後,掛在幼兒頸上,以袚災魔,稱「捖絭」,以求長命百歲。
按年後,乞願成就,如願以償,花簪或布制小鞋,按例均應於翌年註生娘娘生誕日,得另制以兩倍奉還。孩子滿十六歲時,亦宜備紅龜粿,向註生娘娘禱告,感謝其撫佑小孩成人,並脫絭謝神,表示孩子已長大成人。
註生娘娘亦稱「授子神」,註生娘娘的隨祀神,有花公、花婆及十二婆姐。十二婆姐各抱一嬰,六好六壞,以示生男育女、賢與不肖,皆憑積善行德而論。十二婆姐亦有稱十二延女,又稱十二褓姆。
此十二婆姐分別為:註生婆姐陳四娘,註胎婆姐葛四娘,監生婆姐阮三娘,抱送婆姐曾三娘,安台婆姐林九娘,轉生婆姐李大娘,護產婆姐許大娘,註男女婆姐劉七娘,送子婆姐馬五娘,安胎婆姐林一娘,養生婆姐高四娘,抱子婆姐卓五娘。(注四)
註生娘娘民間也俗稱為「鳥母」,是專司生育的女神。早在商朝時代,就有主嗣之神的祭典,即所謂的高禖之祭。高禖為主嗣之神,祭典必備牛、羊、豬三牲,相當隆重。相傳帝嚳時,有一女簡狄,因吞燕子鳥蛋而懷孕,產下商朝始祖「契」。於是商人就將燕子視為送子神,此即註生娘娘又稱「鳥母」的原因。(注五)
按台灣稱「婆姐」、「婆官」,即指乳母(奶媽)。大陸廟宇較大,有三十六個婆官的。三十六宮婆姐像非常生動,或牽或抱,或撫或哺,或戲或懲,憐愛之情淋漓盡致。婆姐背上、懷裏與手中各有一名幼兒,呈現昔日婦女任勞任怨,照顧兒女的情形,婆姐認真哺育,懷中幼兒陶然於吸吮與撫摸,真情自然流露,又有面帶凶像,舉手欲打幼兒的婆姐。
註生娘娘既然掌管天下婦女的生育之事,自是需要許多助手幫助祂,相傳三十六宮「鳥母」、和「花公」、「花婆」,即是祂的得力助手。民間俗信,三十六宮鳥母,是輔助生育的神,祂們遵奉註生娘娘的旨意,賜與民婦不同的孩子;而一般也相信,三十六宮鳥母就是註生娘娘身邊的三十六位宮女,又稱「三十六婆祖」或「三十六婆姐」,祂們負責照顧小孩出生後到十六歲這段期間的成長。(注六)
至於「花公」或「花婆」,又稱為「樹公」或「花媽」,祂們的職責是照顧花的元神,相傳男人是一棵樹,女人是一株花,這一株花要開幾朵花,花的顏色是白是紅,白花生男紅花生女,全由注生娘娘決定,但花長的好不好,得看花公、花婆是否盡心盡力的施肥、澆水、除蟲害了,……孕婦想要生下正常的嬰兒或小孩出生後能否健全的發育成長,則要請花公、花婆多多幫忙。(注七)
註生娘娘究竟所指何人?眾說紛紜。有說是武財神趙公明的妹妹,即雲宵、瓊宵、碧宵三姊妹,合稱「三姑」,統稱為註生娘娘;也有人說註生娘娘就是臨水夫人陳靖姑。
按明代著成的《封神演義》述稱:註生娘娘乃是「龜靈聖母」的門徒,雲宵、碧宵、瓊宵三姊妹。三仙姑共掌「混元金鬥」(即產盆,另作淨桶),專擅先後之天,凡所有仙凡人聖,諸侯天子、貴賤賢愚,落地先後金鬥轉劫,故又稱以「混元金鬥」練成法寶。商周時,三仙姑曾連手幫助紂王抵抗周武王,陣亡後,受封為「註生娘娘」,奉玉皇大帝金牒,專管人間入胎、出生之事。又傳說薑子牙大封諸神時,卻未將三人列封,三仙姑遂投訴於玉帝,玉帝將三人敕封為「註生娘娘」,掌人間胎兒生育之事。
台灣婦女,非常崇信注生娘娘,許多大寺廟都有配祀注生娘娘,但是奉祀以註生娘娘為主神的祠廟,並不多,大都擺在寺廟的右邊或後殿,如台北龍山寺的後殿祀有註生娘娘;松山慈佑宮(即媽祖殿)內配祀有註生娘娘。祂的裝飾,卻有如皇後般。台灣的很多廟宇裏,在主神的兩旁,另設兩個廂房,時常可以看到一旁奉祀福德正神,另一旁就奉祀註生娘娘,有許多是配祀在奉祀觀音佛祖,媽祖,保生大帝等廟。註生娘娘廟,台北市有三座,嘉義、高雄、屏東各有一座。高雄縣橋頭鄉仕隆村的「註生宮」和屏東縣竹田鄉竹田村的「永福堂」建廟較早。高雄「註生宮」主祀註生娘娘,配祀有婆姐二人,是一座單純的註生娘娘廟,各地婦女均遠途來此進香祈福,廟雖遠處僻野,占地極小,但香火倒是鼎盛。嘉義縣新港鄉共和村「水月庵」亦祀註生媽。
台南市的府城隍廟也祀有「註生娘娘」,據說當地卻傳言,註生娘娘並非陳靖姑,也不是臨水夫人。<明末,內政紛亂,盜賊四起,民不聊生。福建泉州地方,有一位舉人,姓趙,家財萬貫,單生一女,命名貞娘,年二十八時,長的亭亭玉立,有落燕沉魚之貌,往趙家求婚者,絡繹於途;趙舉人心想其女,琴棋詩畫,件件精通,應該色一位泉州有名的才子,方能稱得上是郎才女貌;便和一位姓張的士子訂婚,花燭未到,其婿卻在一次結伴遊山時候,被強人殺害,惡耗報到趙舉人府第,貞娘得悉,號哭不已;趙舉人本想將貞娘改適他人,貞娘寧死不從,並說:生為趙家人,死為張家鬼。貞娘深知三從四德、相夫教子之道,寒悲嫁到張家,其翁姑視如眼中釘,說他是剪刀平鐵掃帚,還是任勞任怨,百般忍耐,孝順其翁姑,待到翁姑百年之後,經地方父老奏章京都,皇帝命府尹造貞節牌坊,流傳至今。貞娘四十五歲時,無病而終,福神來張宅迎接,將其帶往幽冥閻羅殿,查之有功而無過,將其送往聚善所學聖神之儀,後派往泉州縣城隍廟「註生娘娘」之職。延平郡王征台後,其亦分身渡台,奉祀本府「註生娘娘」之位至今。(注八
注釋
注一:《慈惠》雜志載〈台灣地方神明的由來:注生娘娘和臨水夫人〉。
注二:陳潤源〈南鬥注生北鬥注死〉。
注三:隋毅〈台南古廟傳奇多〉,載於《大同》雜志,民八四年十月。
注四:板橋惠德宮印《中國習俗與神佛曆傳》,民八四年一月。
注五:見同注四。
注六:鍾文出版社《台灣民俗故事》,台北,民八四年十月。
注七:見同注六。
注八:見同注一。
轉載自:田哲益〈魯凱族的婚姻制度與禮俗〉,載於《田哲益探索文化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