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這一天叫做“春龍節”。二月二日正是在二十四個節氣中的驚蟄前後,據說龍睡了一整個冬天,從驚蟄這一天起,開始蘇醒,要怒吼,要甩尾巴了,所以天上有了雷鳴。
龍到底是什麼樣子?誰都沒有見過。據考古學家研究結果,認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過龍這樣的動物。但是,在民間神話和傳說中,龍被描繪成一種活靈活現的神異動物︰有蛇身、鹿角、鷹爪、馬臉,渾身閃著金光,兩須宛如飄帶。有關龍的形象早就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那時每一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即用一種動物圖像,如牛、馬、虎、鹿、蛇等,作為本民族的標誌。夏氏族的圖騰是蛇,商氏族的圖騰是鳥……,由於各氏族公社間經常發生衝突和互相兼併,代表氏族標誌的圖騰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蛇”氏族併吞了“鷹”氏族,蛇身圖騰多了一副鷹爪,後來又吞併了“鹿”氏族,圖騰上又添上了鹿角……,久而久之,一種奇形怪狀的“龍”便應運而生了。
龍的形狀在幾千年的漫長歷史中也曾幾經演變,但人們傳說中的龍,大體分為騰雲駕霧的天龍和蟄伏凡世的蟠龍兩大類。最早記載天龍的《封禪書》上說︰“四千多年前,黃帝在荊山下(今河南省閿鄉縣南)鑄大鼎,鼎成,遂騎龍升天。”以後逐代相傳,及至唐、宋,則建龍王廟,以祈龍王保佑風調雨順,這種求龍王的習俗一直延續下來。蟠龍說的是禹。大禹治水,深得民心,被認為是龍的後裔。從此,龍成了帝王的象徵,歷代皇帝都自詡是“真龍”、“天子”。一直到了清代國旗上,還上龍作為標誌,龍成為至高無尚的權威的代表。春龍節各地有很多不同的風俗習慣。陝西等地婦女這一天不做針線活,怕針刺傷龍的眼睛,遭到龍的報復,對自己不利。還有用灰或糖在地上畫成龍蛇的樣子,叫做“引錢龍”或“圍龍”從井臺引到屋門口,再由屋門口引到甕裏,意思是把龍引進屋內,可以發財致富。山東、江蘇等地在這一天則用草木灰畫成大小不等,一層套一層的圓圈,名叫“倉圈”,預兆農業豐收。有的還在“倉圈”旁邊用灰堆成梯子模樣,表示收穫豐盈,糧食堆成了山。二月二日正是初春,各種害蟲也開始萌動,為害人畜了。故有的地方在這一天用糖爆炒黃豆,名叫“蠍子爪”,有的地方把元宵節餘留下來的面,捏成燈盞形狀的麵食煮來吃,據說吃了這些東西可以避五毒。江蘇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吃前年留下來的隔
年糕,俗稱“撐腰糕”。說吃了“撐腰糕”不會腰疼,可以勝任終年的勞作。有一首詩還專門道及此事︰“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助啖花糕,支持柴米憑身健,莫惜終歲筋骨勞。”有的地方這一天要吃春餅,又稱為龍鱗餅;有的人家造麵條,稱作龍鬚麵。湖南有些地方這天忌鳥雀,人們用一種黏粑黏在樹枝上,插在田中,說可以黏住鳥雀,使其不致為害。福建等地這天為“踏青節”,人們結伴出遊郊外踏青。這些民間的說法和習俗,往往帶有迷信色彩,缺乏科學根據。隨著文化、科學的普及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但是,節日的健康活動,如春龍節全國流行的鬧龍燈、劃龍船的文體活動,卻是經久不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