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9~1962年) 菲律賓本來是天主教國家,早期移民菲國的華僑,雖然也有人信奉佛教,甚至於也建有觀音堂一類的小廟,但那是華僑間的民俗信仰,蓋廟的目的是為了消災祈福,廟宇也是由在家人管理。一九三一年,華僑界一部分信仰佛教人士,發起組織旅菲中華佛學研究會(後來改名為旅菲中華佛教會),一九三六年又發起興建大乘信願寺。一九三七年,佛教會自廈門禮請得性願法師南渡,至此佛法僧三寶俱足,菲律賓才正式有佛教。所以,性願法師是中國僧侶赴菲國弘化的第一人。 性願老和尚,法名古志,號棲蓮,性願其字,晚年自署乘願。他俗姓洪,名水雲,福建省南安縣人,一八八九年(清光緒十五年)夏曆三月十五日,出生於南安縣的華峰鄉。世代務農,祖母、母親都茹素奉佛。所以他七歲時就隨著祖母和母親禮佛吃齋。九歲時母病逝,兩年後他自己又感染時疫,性命垂危。父親在佛前發願:「設兒得愈,就使他出家。」後來病好了,父親就送他到南安石井的東庵,依德山和尚剃度。時為光緒二十六年,性願十二歲。< /SPAN> 翌年,到廈門南普陀寺,依喜參和商受具足戒。同時受戒的,還有他的南安同鄉轉逢師。轉逢(一八七九~一九五二年)年長性願十歲,十七歲出家,是年也到南普陀寺受戒,為同門戒兄弟,以後二人在弘法事業上頗有互相增上,關連之處頗多。他二人受戒時,開堂師是浙江寧波天童寺的淨心和尚。是以二人於數年後出外行腳參訪時,到了江南,首先到天童寺掛單。 性願受戒後,十四歲到南安水頭仙跡岩,隨喜光和尚學習佛門經懺,誦讀《禪門寶訓》。翌年,到小雪峰親近佛化老和尚,聽老和尚講解宗乘法典,兼及儒學經史。佛老是近代閩南佛教複興的功臣,教化一方,門下極盛,這時同在佛老座下參學的,還有轉逢、轉解、轉岸、轉物、會泉等人。他們日則出坡操作,晚則砌磋功課,融融穆穆,法喜充滿。在此期間,也聽喜諒首座講《楞嚴經》。 性願在小雪峰一住五年,年齡學力均有增長。一九○九年(宣統元年),與同參轉逢、性知等出外參訪。一行乘輪船抵達上海,轉往寧波,在天童寺掛單。這時,天童寺的住持是八指頭陀寄禪和尚,監院是他們受戒時的開堂師淨心法師。淨心對他們十分照應,寄禪也勉勵他們為教努力,肩荷重任。此時,慧明法師在天童寺講《法華經》,他們幾個人也隨眾聽講。翌年,性願往阿育王寺朝禮佛舍利,繼之到南京毘盧寺,聽諦閑法師講《楞嚴經》。冬季,到金山大徹堂坐長香。一九一一年初春,往太湖聖因寺親近慧明法師。七月,重回寧波天童寺。 是年十月,辛亥革命爆發,未幾民國肇建。此時,性願供職於天童寺衣缽寮,是年年底,寄禪和尚以保全佛教寺產事入京請願,駐錫法源寺,到內務部與民政司長杜某交涉,事未果而逝世,噩耗傳至寧波,天童寺眾上下悲悼,淨心接任住持,性願仍在寺供職。一九一五年,性願往金山寺坐禪堂,為時二年,仍返天童寺,淨心和尚命他擔任知客,並為之付法授記,以後並命他充戒堂引禮,講經副座。 一九一九年,淨心任住持六年期滿,讓賢退休,住延壽堂潛修,性願亦於是時辭別淨心老和尚返回閩南。他行腳江左參訪善知識為時十年,而以在天童寺受益最多。返回閩南後,初在廈門南普陀寺講《大乘起信論》,繼講《禪林寶訓》,自此隨緣攝化,席不暇暖,與圓瑛、會泉被譽為福建三大法師。 是時,軍閥陳炯明的軍隊鎮漳州,欲征用南山寺作為工業學校之用。南山寺常住及善信公推性師為代表,向廈門駐軍司令臧致平、旅長高泉中交涉,要求軍方收回成命。性師據理力爭,並運用人事關系,軍方卒收回成命。師交涉成功,被推主持寺務,師乃積極整頓,予以修繕,督造天王殿佛像。性師住南山寺三年,慘淡經營,莊嚴梵剎,煥然一新。寺中田產先前被典賣者,全部贖回,常住眾四十餘人,道糧充足。至此,師乃將寺務交廣通法師繼任。他應廈門南普陀寺之請,前往開講《禪林寶訓》。 一九二四年,他在南普陀寺設佛學研究社,學僧數十人入社受學,開閩南研究佛學之先聲。二五年,泉州承天寺設東方倫理佛學研究社,緇素兼收,聘師講授佛學。一九二六年春,出任承天寺監院,先後在寺開講《楞嚴經》及《金剛經》。一九二七年春,他與轉物、轉解兩師赴星洲弘化,會晤在光明山興建普覺寺的轉道法師,七月返國,任廈門南普陀寺監院。 南普陀寺是廈門最大的寺院,初建於五代,宋名普照寺,清初改名南普陀。一九二○年,與性願同在江南參訪的轉逢回到廈門,任南普陀寺住持,修葺梵宇,重整清規,把原來的子孫廟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一九二四年,選出會泉法師任住持,並在寺中創辦閩南佛學院,聘常惺法師為副院長,主持教務。會泉三年任滿,時當北伐期間,寺院時有被軍隊占用的可能。為了保護寺院,開會決定聘請太虛法師接任住持。太虛於四月進院,請轉逢任都監,輔佐住持。此際,性願由新加坡返國,出任監院,處理日常院務。 一九二八年冬,弘一大師偕尤惜陰、謝國梁二居士南遊,欲赴暹羅,抵廈門,為道俗所阻,住南普陀寺,性願殷勤接待。在弘一大師後來寫的《南閩十年之夢影》中,曾述及這一段經過: 到了南普陀寺後,即在方丈樓住了幾天。那時常來談談的有性願老法師、芝峰法師、及大醒法師等‧‧住了幾天之後,我即到小雪峰那邊去過年。 到南安小雪峰,是性師陪同前去的。一九二九年十月,大師第二次南遊,仍在小雪峰度歲。翌年正月,到泉州承天寺掛單,當時性願在承天寺辦月台僧伽學社,二人同住承天寺,性願並兩次請大師在學社講授寫字的方法。是年八月,性願率閩南善信到南海進香,途經寧波,性願回到天童寺,拜謝淨心老和尚傳付法卷之恩。淨心老和尚傳給他的法卷,全名是:「傳臨濟正宗第四十五世字性願派正志大德擔荷如來正法之卷」。<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新細明體;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以後數年,性老與弘一大師建立深厚的因緣。大師晚年長住閩南,得性願之照應頗多。一九四二年,大師圓寂,性願發起籌印大師遺著《南山律在家備覽》、《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晚晴山房書簡》及大師手書《金剛經》、《藥師經》、《阿彌陀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等佛典多種。他曾想把大師有關律學的著述全部整理重印,以因緣不具而未果。 中日戰爭前數年,他曾到南京刻印《圓覺經》運回廈門。一九三四年,在妙釋寺開講《圓覺經》,聽眾踴躍。一九三五年,在承天寺籌建三壇大戒,法緣殊勝。一九三六年,任南普陀寺代理方丈。這時,菲律賓佛學會主席吳江流居士派代表至廈門,禮請他到菲律賓弘法。他於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九月出國,只身到菲律賓。菲律賓那時還是美國所屬的一個自治領,移民局由美國人管理,對新移民限制很嚴,面試查問十分嚴格,移民官問話如發現疑問,就不准入菲,要遣配出境。不過對於具有傳教師身分的出家人相當客氣,性老順利抵達馬尼拉,出任信願寺住持。他是中國佛教南傳菲律賓的第一位法師。< /SPAN> 大乘信願寺興建之初,原是作為僑胞祭祖、薦亡、超度的場所。僑胞界的集會、聯絡、救濟等也在此處舉行。惟缺乏僧伽住持,寺務不能推展。性老到達後,信願寺有了領導中心,展開弘法事務。後來,日軍占領菲律賓,僑胞界更感到精神上的威脅與苦悶。性老以佛家慈悲精神,廣開佛學講座,隨緣教化,接引僑胞加入佛學會,皈依三寶。他領導僑界有力人士組織佛教居士會,加強僑胞間的團結;又組織青年會,接引青年學佛。前後二十餘年,菲律賓僑胞皈依三寶者,不下十萬之眾,使菲國佛教日益興盛。 菲國佛教,初由信佛人士開其端,性老抵菲後,佛教日益隆盛,惟弘法事業必賴僧伽推動,以廣教化。性老以人才缺乏,助手不足,乃從大陸邀請瑞今、善契、常勤、妙欽等法師到菲國相助。他認為:「欲發展佛教,須多設叢林。」乃請瑞今法師擔任信願寺住持,他在馬尼拉市郊的馬拉向北山另行創建華藏寺,占地二萬六千平方公尺,耗資菲幣數十萬元,一九五三年前後始完成。後來,宿務、三寶顏等處也興建了佛寺,其它一些省分也有了佛寺,使佛教在菲國日漸壯大。 菲國佛教是由閩南發展出去的。性老在菲律賓獲得僑胞的普遍尊敬,著名僑領如蔡文華、蔡金鎗、施性水、施性統、蘇行三、姚乃昆等,都是他的皈依弟子,而僑界對佛教的捐助供養也十分豐厚。性老除了發展菲國佛教外,也用以回饋國內佛教。抗戰勝利後,閩南的大小佛剎,江浙名剎如金山寺、高旻寺等,都得到他經濟上的支持。特別是寧波天童寺,獲得的支持最多。這當然有飲水思源的意義在內。 菲律賓的華僑,不下七八十萬人。但老一輩的多數教育水平不高,下一代以當地法令關系,又無法接受祖國文化教育。性老有鑒於此,支持從廈門大學教育系畢業的劉梅生居士,先後創辦普賢學校、文殊學校,讓華僑子弟接受祖國文化。後來於一九六○年,性老以信願寺為主導,聯絡其它寺院,又創辦了能仁中學。 一九四八年,性老花甲壽誕,他於九月返回閩南,傳授三壇大戒,複創辦大覺講社,請印順法師主持,並在太平岩創辦覺華女眾佛學苑,培育女眾人才。翌年四月,馬尼拉信願寺為鄰居失火波及,燒毀過半,他趕回馬尼拉,主持重建事宜。五一年,信願寺重建完成,而華藏寺尚未完工,到一九五三年九月才全部落成,規模極為宏偉莊嚴。 一九五八年,是老和尚七十壽誕,四眾弟子及全菲佛教團體成立乘願老法師七十大壽慶祝委員會,在華藏寺啟建祝壽法會,印行《法華經》贈送善信結緣,並編印《性願法師七十紀念集》祝壽。是時,印順導師亦由台灣來菲為性老祝壽,信願寺由瑞今法師任住持多年,已向性老辦退,唯仍維持寺務。此時印師抵達,性老乃將信願寺與華藏寺二寺合一,推請印師為二寺聯台上座(住持)。 一九六○年春,信願、華藏兩寺聯合上座印順法師,三年任滿辭位,性老乃繼任上座,四月十七日舉行升座典禮。是年九月,是他出家六十周年,四眾弟子為他舉行千佛法會。一九六二年初,身體違和,一九六二年四月十一日(年夏曆三月初七日),在華藏寺祗園樓圓寂,世壽七十有四,僧臘六十二載,戒臘六十一年。十四日舉行追悼會,由駐菲大使段茂瀾主祭。遺體荼毘,得舍利百餘顆,靈骨葬於寺之北隅。 (於淩波著) 轉載自佛教城市http://www.buddhismcity.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