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方奇木,上藥也。桂林以桂名,地實不產。而出於賓、宜州。凡木、葉、心皆一縱理,獨桂有兩紋,形如圭,制字者意或出此。葉味辛甘,與皮無別,而加芳美,人喜咀嚼之。 宋‧範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草木》見《古今逸史》景明刻本 肉桂以安南[1]出者為上,安南又以清化鎮出者為上。粵西潯州[2]之桂,皆民間所種,非山中自生者,故不及也。然清化桂已不可得,聞其國有禁,欲入山采桂者,必先納銀五百兩,然後給票聽入。既入惟恐不得償所費。遇桂雖如指大者,亦欲砍不遺,故無複遺種矣。安南入貢之年,內地人多向買。安南人先向潯州買歸,炙而曲之,使作交桂狀,不知者則為所愚。其實潯桂亦自可用,但須年久而大,合抱者,視其覆皮之肉松若有沙更佳。然必新砍者乃潤而有油,枯則無用也。 清‧趙翼《簷曝雜記‧卷三》中華書局1982年版 注: [1]安南。今貴州晴隆縣一帶。 [2]潯州:今廣西桂平縣。 按: 肉桂為中醫溫補回陽救逆藥品,但道地真品絕少,目前市面所貨,品皆下劣,幾不堪用,觀此篇所述,可見其原委。噫!病真而藥不勝,安求其功效? 王敬美《閩部疏》雲:福南四郡桂皆四季花,而反盛於冬。凡桂四季者有子。唐詩所雲」桂子月中落」,此真桂也。江南桂,八九月盛開,無子,此木樨[1]也。王藎臣《群芳譜》則雲:桂,一名梫[2],一名木樨。愚按:桂之種類不一,有牡桂、菌桂、金桂、銀桂、丹桂諸名;其花時,又有或春或秋或四季、或逐月各各不同。王說以有子者為桂,無子者為木樨,亦未確也。 清‧虞兆湰《天香樓偶得》見《古今說部叢書》國學扶輪社清宣統刻本 注: [1]木樨:桂花的原植物名‧ [2]梫(qin寢):即肉桂。 《爾雅‧釋木》:梫,木桂。郭注:今江東呼桂厚皮者為木桂。桂樹葉似枇杷而大,白華,華而不著子,叢生岩嶺,枝葉冬夏長青,間無雜木。郝懿行《義疏》曰:《說文》:梫,桂也。桂,江南木,百藥之長。《王會篇》:自深桂。孔晁注:自深亦南蠻也。《楚辭‧遠遊篇》雲: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是桂為江南木也。郭以皮厚者為木桂,草木作牡桂,牡、木音相近也。《南方草木狀》雲:桂生合浦,交趾,生必高山之顛,冬夏長青,其類自為林,更無雜樹。有三種:赤皮者為丹桂,葉如柿者為菌桂,葉似枇杷者為牡桂。《雷公炮炙論》雲:桂釘木根,其木即死。故《呂覽》雲:桂枝之下,無雜木也。 端履案:"桂」字之見於經者,惟《檀弓》[1]以為薑桂之類也。鄭注以為記者,正曾子所雲草木滋者謂薑桂,則此句尚非曾子所言。至《爾雅》始有桂荏 [2]、木桂之名。竊謂桂為荊州嘉植,何以三代時未見於詩書?因思《禹貢》[3]為箘簵楛之箘[4],即桂也。故醫家舊有箘桂之名。古凡物之圜者,皆謂之囷,後人乃加竹加草以別之。疑《禹貢》之箘,古本作囷,學者誤加竹於其上,故或為箘耳。文選《蜀都賦》:菌桂臨岩。李善注引《神農本草經》曰:菌桂出交趾,圓如竹,為眾藥通使,非桂而何?若是竹之類,則不能為眾藥通使也。而俗儒以菌為筩[5]字之誤,真臆說哉! 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第十二卷》見《清代筆記叢刊》上海文明書局印行本 注: [1]檀弓:《禮記》篇名。 [2]桂荏(ren忍):即紫蘇。 [3]禹貢:《尚書‧夏書》中篇名。 [4]箘(jun菌)簵(lu六):兩種竹名。楛(hu互):木名,荊類。王氏認為」菌」即」桂」,與《離騷》」雜申椒與菌桂兮……」頗能吻合。 [5]筩(tong桶):竹筒。 《南方草木狀》: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交趾置桂圓。桂有三種:葉如柏葉皮丹者為丹桂;葉似柿葉者為菌桂,葉似枇杷葉者為牡桂。 《酉陽雜俎》:牡桂葉大如苦竹葉,葉中一脈如筆跡,花蒂葉三瓣,瓣端分為兩岐。其表色淺黃,近岐淺紅色,花六瓣,色白,心凸起如荔枝,其色紫。出婺州山中。 《說文》:桂,江南木,百藥之長。 《拾遺記》:闇河之北有紫桂[1]成林,其實如棗,群山餌焉。韓終采藥四言詩曰:闇河紫桂,實大如棗。得而食之,後天而老。<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新細明體; mso-fareast-language: ZH-TW"> 《臨海記》:郡東南有白石山,望之如雪,山有湖。傳雲金鵝之所集,八桂之所植。 《水經注》林邑城隍塹之外,林棘荒蔓,榛梗冥鬱,滕盤等秀,參錯際天。其中香桂成林,氣清澄煙。桂父,象人< /SPAN>[2]也,棲居此林,服桂得道。 《羅遊山記》:山頂有桂。《山海經》所謂賁禺之桂。 《酉陽雜俎》:大凡木麥皆一脊,唯桂葉三脊。 《孫公談苑》:南唐後主[3]嘗召徐鍇至清暑閣前,地經雨,草生磚縫中,薙[4]去複生。鍇曰:」《呂氏春秋》雲:桂枝之下無雜木,味辛故也。」後主令取桂屑數鬥,勻布縫中,經宿盡死。 《避暑錄話》:蘇子瞻在惠州作桂酒。嘗問其二子邁、過,雲:一試之而止,大抵氣味似屠蘇酒<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新細明體; mso-fareast-language: ZH-TW">[5],二子語及,亦自撫掌大笑。劉禹錫《傳信方》有桂漿法,善造者,暑月極快美。凡酒用藥,未有不奪其味,況桂之烈?楚人所謂桂酒椒漿者,安知其為美酒?但土俗所尚,今欲因其名以求美,亦過矣。 晉郭璞桂贊:桂生南裔,拔萃岑嶺。廣莫熙葩,淩霜津潁。氣王百藥,森然雲挺。 周庾信詠桂:南中有八桂,繁華無四時。不識風霜苦,安知零落期。 清聖祖敕撰《廣群芳譜‧卷九十九》見《萬有文庫》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 注: [1]紫桂:肉桂之異名。 [2]桂父:古仙人。《列山傳》曰:桂父,象林人也。 [3]南唐後主:指五代南唐李煜。 [4]薙(ti剃):除也。 [5]屠蘇酒:酒名,古時正月初一喝此酒以避邪。 按: 木之名桂者甚多,藥用以肉桂為主。其原植物為樟科樟屬的常綠喬木肉桂。《山海經》之」桂木」《爾雅》之」梫、木桂」,《神農本草經》之」牡桂、箘桂」,皆此木也。其樹皮(肉桂)、嫩枝(桂枝)及幼嫩果實(桂子)均入藥用,今兩廣多有栽培。秋時剝取樹皮,因采時、加工之異,品類各別:取多年老樹皮夾成板狀為之板桂,生數十年者尤佳;取十餘年之樹皮制成左右兩側向內卷曲者為企邊桂,又名清化玉桂、清化桂;若生五六年之幼樹幹皮及粗枝皮,幹則卷成筒狀,名官桂,又名廣條桂、條桂、桂爾通、菌桂、筒桂;刮去栓皮,呈平滑、紅棕色者為之桂心。諸品入藥均以辛溫、芳香見長。但肉桂益火之源,桂心入心行血,桂枝解肌發表,桂子溫胃散寒,稍有異爾。< /SPAN> 此外,如越南肉桂,斯裏蘭卡肉桂,國內四川的銀葉樟、三條筋樹,四川、湖北之柴桂等,均作肉桂用。商品桂皮,系與肉桂同科屬之天竺桂、陰香、浙樟、柴桂、川桂皮、細葉香桂(菖桂)之樹皮,其中也有稱為山桂、月桂、土玉桂、土肉桂等名,但皮薄氣劣,惟香料調味用之,入藥遠不及正品肉桂。< /SPAN> 另有木樨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亦稱桂者,乃為木樨。多栽植庭園,以其花香濃鬱而為曆來文人墨客所稱頌,白花者稱銀桂,黃花稱金桂,紅稱丹桂,並有岩桂、九裏香等名。其花收茗、浸酒、造香,別有風味。與前述肉桂諸品,不可混同並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