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二年初到一九七四初,考古工作者對長沙市東郊五裏牌外的馬王堆漢墓進行科學發掘,出土了數千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導養生方面的著作和彩圖。如《養生方》、《卻穀食氣篇》和《導引圖》等。這些珍品的發現對瞭解漢初及漢以前導引養生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養生方》有甲、乙兩編,共二百支竹簡,原件沒有標題與作者姓名,因文中記錄了十段答,並錄有「合陰陽方」與「天下至道談」等內容,故分別定名為《十問》、《合陰陽方》、《黃帝問于左神》、《天下至道談》與《雜禁方》。
《十問》是借古代傳說中的黃帝和夏商周秦以來帝王與壽老(彭祖)、名醫(如天師歧伯與文贄等)的對話來闡述有關養生的道理。其內容涉及到生理、病理、藥理與自然變化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等。其中王期與秦昭王談到與早衰作保健時,提出了運動與休息,以及藥物與營養並重的關係。其運動方面談到吐故納新「必朝日月而翕其精華」;睡眠與休息方面談到「一昔(夕)不臥,百日不復」的危害;飲食方面談到「飲走獸泉英(乳汁),可以卻老復壯」等功效。藥物方面提到松、柏、韭等性能,指出吃了韭(久)菜,可使步履矯捷,耳聰目明,屙疾不生。
《合陰陽方》,記述了男女性生活中值得注意的問題。其內容包括性保健理論「十動」及其具體術式、房中導引等。提出要合乎自然之理達到有益而不傷身。
《黃帝問于左神》主要內容談到早衰,並從中引伸出關於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即所謂「中和」的觀點。如黃帝問于左神中談到「陰陽九竅十二節俱產(生),而獨先死(早衰)何也」時,左神從勞動、精神、飲食、居住、房事等多方面去論述原因,「中和」的基本道理。即所謂「力事勿使(不做身體所負擔不了的事),哀樂勿以(哀樂不要太甚),飲食勿右(飲食不要過量)。其居甚陰而不見陽,萃而暴用(困頓萎靡之時而做猛烈之事),不寺(待)其莊(壯),不刃兩熱」等等是其至命傷。漢初黃老思想盛行一時,其養生之道莫不宗法黃老,所以《養生方》提出了「中和」式養生法。
《天下至道談》內容包括房中導引和「七損八益」的保健理論。
《雜禁方》屬方技書,其中不乏有關秘方及禁咒法。
《養生方》是我國久已失傳的古佚書,它彌補了我國養生學、性保健學的一些空白,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漢初,黃老思想盛行一時,《養生方》所述養生之道莫不宗法黃老,難免有非科學的因素,因此要用科學的觀點進一步進行研究,以分清精華與糟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