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二年初到一九七四初,考古工作者對長沙市東郊五裏牌外的馬王堆漢墓進行科學發掘,出土了數千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導養生方面的著作和彩圖。如《養生方》、《卻穀食氣篇》和《導引圖》等。這些珍品的發現對瞭解漢初及漢以前導引養生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卻穀食氣篇》是和醫書《陰陽十一脈灸經》乙種本及帛畫《導引圖》合寫在同一幅帛上。原無篇題,亦無作者名,約八行,四百多字,後定名《卻穀食氣篇》。
該篇由於文字殘缺,僅能從現文瞭解其梗概。
「卻谷」原文為「去穀」,二者意思相同,即不吃穀物。與《史記.留侯世家》和《論衡.道虛》中所說的「辟穀」意思相同。
進行辟谷食氣時,要服食藥物,如文中提到的「石韋」(草藥名)。食氣時,會出現「首重、足輕、休軫(痛)」的情況,此時「則呴吹之,視利止(視其好轉而止)。」即用「呴」、「吹」的方法行氣,直到好轉為門。又曰「食氣者為呴吹,則以始臥與始興,凡呴中息而吹,年廿者朝廿暮廿,二日之暮二百,年卅者朝卅暮卅,三日之暮三百,以此數雀之。」這段意思是說,凡練習食氣則以呴吹,晚上將臥與早晨剛起時為宜。二十歲的人早晨和晚上各二十遍,每二日晚上須作二百遍;三十歲的人早晚各作三十遍,每三日晚上作三百遍。其他年齡的人按此類推。
該篇還要根據季節和不同氣候進行食氣練習。其大意可能是:春天食氣切忌在陽光陰暗、空氣渾濁的氣候下練習,而適宜在朗月當空和朝霞滿天之時進行;夏天切忌在陽光下、熱風中練習,最適宜在早晨有朝霞或日落傍晚時進行;秋天切忌在有涼風和霜霧的氣候下練習,最適宜在陽光普照和朗月當空之時進行;冬天切忌在寒冷的氣候下練習,最宜在有清露、陽光和明亮的月光的條件下進行,以便吸收日月之光。文中還對為什麼要避免不同氣候的原因做了說明。
縱觀該篇的內容,與《史記.留侯世家》所記載的張良「性多病,即道(導)引不食穀。」「乃學辟穀,道(導)引輕身」相同。《史記集解》了《漢書音義》注:「服辟穀之藥,而靜居行氣。」這種方法看來是當時流行的一種養生方法,屬道家養生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