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二八四—三六三)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人。葛洪少好學,廣覽眾書,以儒學知名,尤好神仙導養之術。從祖父葛玄,吳時學道,號為葛仙公。以其煉丹秘術授弟子鄭隱。葛洪先就學于鄭隱,後又師事南海太守鮑玄。玄亦為神仙家。晉太安中,石冰領導的農起義爆發,葛洪又隨吳興太守顧秘參與軍事,為將兵都尉。因鎮壓有功,「遷伏波將軍」,「賜爵關內侯」。後又入羅浮山,煉丹終生。他的著作很多,除《抱樸子》外,還有《肘後備急方》八卷,《神仙傳》及《隱逸傳》各十卷,又曾託名漢劉歆撰《西京雜記》二卷。
葛洪的思想,大體是以神仙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抱樸子》一書,用了很大的力量論說了道教與儒家兩者的關係。《抱樸子》一書的內容:「其內篇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穰邪卻禍之事,屬道家;其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藏否,屬儒家。」葛洪認為,道教與儒家本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道為本儒為末,本末使用兩者不可分。這樣葛洪就把道教納入了維護封建禮教的軌道。
成仙的途徑與方法一向是歷來的神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葛洪繼承了這一傳統,把求得長生不死成神仙的問題,當作道教的根本宗旨。葛洪認為成仙的最好辦法,是提煉大補之藥的金丹術。他說:「餘考覽養生之術,鳩集久視之方,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為此,他大力從事煉丹術的研究,在以丹砂(硫化汞)為原料的煉丹過程中,他發現了「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的自然變化現象。他煉出的金丹含有劇毒的水銀,不僅不能使人長生,反而會把人毒死。這是養生學中不可取的。由於葛洪等人的提倡以及道教的逐漸上層化,致使重視煉丹,熱衷於煉製長生不死之藥的風氣由此日益興盛起來,對隋唐養生產生了極大影響。
葛洪除重視煉丹外,還有不少關於各種養生方法的論述。他說:「方術繁多,誠難精備,除置金丹,其餘可修,……若未得其至要之大者,則其小者,不可不廣知也。」指出:「凡養生者,欲令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偏修一事,不足必賴也。」其所謂小術有房中術、吐納行氣、屈伸導引、藥餌等。目的是「蓋籍眾術之共成長生也。」
葛洪很重視「胎息」,他說「還精胎息,延壽無比。」「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初學行氣,鼻中引氣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已耳聞其氣出入之聲,常令入多出少,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候也。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升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葛洪很重視行氣的正確方法。他說:「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束,若不能得藥,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善行氣者,內以養身,外以卻惡。」
在《極言》篇中,葛洪還論述了「養生不以傷為本」的道理。他列舉了種種傷身的情況,如「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力所不勝,而強舉之」、「悲衰憔悴」、「喜樂過差」、「汲汲所欲」、「久談言笑」、「寢息失時」、「沈醉嘔吐」、「飽食即臥」、「跳走喘乏」、「歡呼哭泣」、「陰陽不交」等。他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養生方法:「唾不及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久,臥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饑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不欲甚勞甚逸,不欲(起早)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露臥星下,不眠中見肩,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等等。在這裏,除道家養生之常談外,不乏衛生保健常識,其中很多與醫學闡明的觀點是相同的。
葛洪還認為「聰明之道」,要能「龍導、虎引、龜咽、燕飛、蛇屈、猿踞、兔驚、天俯地仰」(《抱樸子.雜應》)。可見他對當時流行的導引術及其作用有一定研究。
而葛洪所謂:仙藥「令人身安命延」,即食丹砂、黃金、白銀、諸芝、五玉、雲母、石英及松柏脂、茯苓、地黃、麥門冬等等,這些依靠服藥令人長壽的觀點顯然是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