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導引按摩發展到了在醫療保健上被廣泛應用。隋唐三大古典醫籍:《諸病源侯論》、《備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都有關於導引按摩治病防病的記載。
導引按摩在官方醫療中的地位也確立起來。《隋書.百官志》記載,隋設太醫署,除有主藥二人,醫師二百人,藥園師二人,醫博士及助教二人外,還有按摩博士二人。《新唐書.百官志》記載,唐太醫署中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師四人,其主要任務是「掌教導引之法以除疾,損傷折跌者,正之。」並有按摩工五十六人,按生十五人。可見唐代不僅設導引按摩的專職人員,還從事導引按摩人材的培養。
唐朝皇帝積極扶植和推崇道教,除了利用道教維護封建統治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道教鼓吹的食金丹等以求長生不老術對他們頗有吸引力。因此統治者優禮道流,求仙煉丹之類的崇道行為非常普遍,異常興盛。
唐代道教分兩大流洛,一是丹鼎派,一是符籙派。但在較長時間裏比較重視外丹,熱衷於煉製長生不死的仙藥。因此,唐朝是丹鼎派最興盛的時期。如唐高宗「悉召方士,化黃金,治金」。武則天乞求一個道士「九轉之餘,希遺一丸藥。」唐玄宗「比年服藥物」,企求長生不死。唐憲宗「喜方士說」,不顧臣下激切諫阻,服食道士柳泌煉的「金丹」而喪生。其後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唐宣宗都是吃「長生藥」喪命的。至於大臣名人因服「長生藥」而死的為數更多。如杜伏威、李道古、李抱真等。白居易在其《思舊》詩中說:「退之(韓愈)服硫黃,一病訖不痊。微之(元稹)煉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杜牧)得丹訣,終日斷腥膻。崔君(崔玄亮)誇藥力,終冬不衣棉。或疾或暴夭,悉不過中年。」至於一般道士、百姓惑于丹藥至死的,當不可勝數。這種服長生藥的風氣一直流傳到五代,是當時養生學中的一股逆流。唐、五代以後,外丹術才衰落了。
符籙派在唐代也相當流行。這個派別主要是講究符籙、辟穀、導引之術。所以唐代道教的長生術,不僅包括服食丹藥,而且包括導引、按摩、注意飲食起居等內容。這些內容對養生學的發展自然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