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五禽戲之熊經
鄭曼青
前言:學過鄭子太極拳的同好,在初學此拳時可能都會學到行功,熊經,松身五法或是五禽
戲等,以下稍加介紹這些功法,首先是鄭曼青先生對五禽戲中的熊經的文章。
東漢華陀,字元化,人稱神醫。創五禽戲,為卻病強身法,乃良醫醫未病者之妙用也。
初見於莊子刻意篇,引上古之尚氣者,曰能經鳥申。釋者謂熊能上樹。曰經;錯矣。經則常
也。以熊終日搖擺腰膂,是為熊經,又釋鳥申為頻呻,亦錯矣。申即屈伸也,以鳥伸其翅與
足也。旋又見謂熊經鴟顧。此有進乎熊經之說,以熊經時,乃垂頭擺腰,加以鴟顧者,乃平
視也。華元化,蓋善於養形,而能卻病,惜乎生將百齡,而為曹操所殺。創五禽戲,即本熊
經之意。曰熊,曰虎,曰鹿,曰猿,曰鳥。古即以一禽字,包舉為禽獸也。其運動之主旨,
得最警策者,六字,曰:能使穀氣得消。吾國五千年來,乃尚穀氣養人,豈淺陋者所能知也。
視今之所謂營養者,正相反,不知何髒何腑,需要營養,多致大病殺人,飛蛾撲火,亦自取
之,不忍言也。然五禽戲之妙法,失傳已久。惟其所謂致出汗二字,夏日炎熱,微汗則可。
秋收冬藏,運動至背與額,覺微有芒剌象,便止,不使汗出也。五禽戲,余補作之何難。不
過自張三豐,倡太極拳後之今日,其理論至為精密,意義亦甚深奧,決非其他運動可及。五
禽戲之不逮,亦已遠矣。惟太極拳,確能行運而後動之妙趣,尚氣導引之上乘也。非張真人
造詣功深,安能及此。餘仿欲與老病及贏弱者,傳一熊經之戲,至簡至易之上古妙法,豈卻
病延年,反弱為強而已,進而求自衛,與臻上壽之方,垂手可得。茲略系以簡介數言,倘能
持之以恆,得能以運氣百日,自見其病體與贏軀,必有顯著之進境,一切疑難之症,無足慮
也。此真強身之寶筏,非瓦釜之作雷鳴可比,且行熊經一戲,可兼得鴟顧,及五禽之戲,與
太極拳運動之妙用。萬金易得,一法難求。勿自交臂失之,致使數十寒暑,匆匆付與東流也。
附述熊經必須注意者,三點如下:
一、熊經乃熊之經常作動,向左古捩轉腰膂不息,人須早晚飯後半小時行之,體弱者,可自
二百動開始行之,或三百動,每隔五日、或七日,遞加五動、或十動。只許加,而不許
減。故宜緩進,不宜欲速,加至十分鐘、或最高至十五分鐘,不加矣,必須求適意,以
輕鬆愉快為得也。
二、行熊經時,不可如熊之垂頭,乃兼有鴟顧,求平視,頭不許動,隨身與腰轉捩。即太極
拳所謂,虛靈頂勁,尾閭中正神貫頂。
三、熊經須如太極拳,要虛實分清,重如山嶽,輕如鴻毛。譬如腰左轉,重心全在左腿,重
如山嶽。右腿,則輕如鴻毛矣。右轉亦如之,如此而已。
苟能得如上述三點要訣,則金雞獨立穩矣。倒攆猴,不讓靈猿之進退矣。抱虎歸山,便如虎
虎之有聲矣。左右顧則,斜飛勢,必捷于鹿矣。而五禽與太極,則一戲乃兼得之矣。惟行之
者,務須注意,以心與氣相守丹田,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猶須足心蹋地耳。
二、熊經--鄭曼青先生對熊經之問答
問:「熊經為至簡至易之上古妙法,豈止卻病延年,反弱為強而已,進而求自衛,與臻上壽
之方垂手可得。」。「進而求自衛」請再示其詳。
答:熊經除強身卻病之外,亦為太極拳之陰,摟膝拗步是太極拳之陽手。余昔年在長沙,任
湖南國術館長時,曾一日行至摯友處,未至門口,忽有家犬突擊背後,當時不知何物,
未及走化,只順勢一掌,狗未吠而自去,次日登門,友說:「該犬已難張嘴食物」,此即
熊經之自衛也。
問:師說:熊經倘能持之以恆,得能運氣百日自其病體與贏軀,必有顯著之進步,一切疑難
之症無足慮也,其中「運氣百日」未悉如何?
答:熊經之運氣,乃是練五心相通。五心者,湧泉「腳心」,勞宮「掌心」,與百會「頂心」
之合稱,相通即氣機相通而連貫。
(1)腰膂左右捩轉時,腳跗放鬆如綿,腳心貼地,得地氣(按地之力),導引向右掌心,
使右掌心在捩轉時,有一種氣機通順之感覺。這種感覺,有熱、脹、麻、痛,甚至
癢。
(2)左右捩轉時,捩轉之意境,非憑空旋轉,而是指上下有根的旋轉。故捩轉時,頂心
有似有似無的根,必須與掌心腳心相吻合。故須注意虛靈頂勁,尾閭中正神貫頂。
問:熊經師說要領,未提呼吸,應否注意:
答:呼吸為説明行氣,非煉氣。初習時,應以自然呼吸,以太極之理,靜慢細長,熟練之後,
重心移動時,宜吸氣,捩轉時為呼氣。
問:師說熊經僅提為熊之經常之動作,未提手該如何?未悉其然,請再示其詳。
答:妙手之動作,亦為大極拳之理也,太極拳不動手,熊經亦是,習熊經雙手不動,宜虛抱
元而守一。元「圓」之古音,守一,乃心與氣相守于丹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