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以李耳與李唐同姓,欲藉道教抬高李家權威,便認定老子為李家宗祖,曾宣布道教第一,儒第二,佛最後。太宗曾下詔確定道士地位在僧尼之上。高宗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最熱心道教,將老子封號不斷提高,定為「大聖祖高上大道全闕玄天皇大帝」,親作《道德真經疏》,以此為群經之首。封莊子、文子、列子、庚桑子為真人,其書為真經。又立玄學博士,公主妃嬪亦多入教受諸真封號。唐代有幾個皇帝迷信長生成仙,服食丹藥,結果中毒而死。
………………..
唐、五代道教著名學者有成玄英、王玄覽、司馬承禎、杜光庭等人。成玄英用道教解說老莊,認為「道」是至無、冥寂、不生不滅,要體會它不能滯於有與無,亦不可滯於非有非無。這種「遣之又遣」、「玄之又玄」的「道」叫「重玄之道」。人如「與道為一」,就能「不復生死」(以上見《老子注疏》)。王玄覽進一步援佛入道,說:「心生諸法生,心滅諸法滅」,「三世皆空」,人們如能滅「知見」達到「坐忘」,即可「解形至道」(以上見《玄珠錄》)。司馬承禎以為人心原「以道為本」,由於「心神被染,蒙蔽漸深,流浪已久,遂與道隔」,如能「淨除心垢」,達到「坐忘」的狀態,則可得道,此時「身與道同,無時而不存;心與道同,無法而不通」(《坐忘論》)唐宋五代道士杜光庭,原修行於天台山,晚居青城山,對道教經典、史蹟、儀則多有論述,著《廣成集》等。五代道士譚峭,於嵩山學闢谷、養氣、煉丹之術。著《化書》,認為世界起源於「虛」,「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遂有萬物,最後復歸於「虛」。政治上提出「均其食」的主張,嚮往「無親」、「無疏」、「無愛」、「無惡」的太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