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從猶太教的一個小派別發展為世界上分佈最廣、人數最多的第一大宗教,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與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相呼應,並且都有著內在的原因和外在環境的原因。
………. ……….
第一個階段是從猶太教內的小宗派發展為打破民族藩籬的羅馬帝國的世界性宗教的階段。與這一階段相應的是超越民族界限的奴隸制羅馬帝國的建立。前邊已經分析過這個世界帝國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需要一種統一的意識形態,這在當時意味著一種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適應了這種歷史的需要,這就決定了它的成功。
………. ……….
第二個階段是從地中海沿岸的古代文明世界的宗教發展為整個歐洲地區所有後起民族共有宗教的階段。與此相應的是在羅馬帝國廢墟上形成的各蠻族國家的封建化。這些國家的統治階級在「武功」之間需要「文治」,而自身卻往往目不識丁,於是他們明智地保留並培植了舊世界留給他們的有用的遺產──基督教及其教會和神職人員。事實上,任何社會經濟基礎都必然有一定的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與之相適應,任何社會上層建築都需要有一定的意識形態為之作辯護,封建社會當然不會例外。就基督教方面而言,它已經演變為同封建制度相適應的,具有相應的封建教階制的宗教,所以蠻族只要一接觸正在崩潰的羅馬世界帝國,一接觸它剛剛採用的,適應於它的經濟、政治、精神狀態的世界基督教,他們原有的部落宗教和民族宗教就失掉了任何抵抗力。基督教的勝利是必然的。
………. ……….
第三個階段是從歐洲、北非和西亞部分地區的宗教發展成為遍佈於各大洲的世界第一大宗教。與此相應的是資本主義的興起及其在全世界的擴張。資產階級在其誕生之初,為了打破封建制度對生產力發展的束縛,曾經首先把矛頭對準封建制度的神聖中心 ──羅馬天主教會,對其發動了以宗教改革為形式的群眾性社會政治革命。但它從來沒有想要廢除宗教,即使是人文主義者和雅各賓黨人也不例外。實際上,這些人一直企圖挽救宗教的「精髓」,希望使宗教完善化,並把它說成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西方資產階級把基督教世界之外的異族地區視為「化外之邦」,所以當他們獲得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所賦予的巨大力量,可以向海外擴張之時,他們所使用的武器並不僅僅是大炮,而且也有「聖經」,不僅有炮艦,而且也有傳教士。當然這不是說傳教士全部都自覺地充當了侵略先鋒,這只是在回顧歷史時期我們看到的一幅彼此關聯的畫面。而這幅畫面的主題則是傳播「基督教文明」──西方文明的同義語。就基督教自身而言,它經過宗教改革(包括天主教的改革),已經變得十分適合資本主義社會的需要,甚至對於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還發生了相當的促進作用,這不論從它在神學教義上的發展,還是從它在教政體制上的變化都可以看出來。所以它不但已經同資產階級化敵為友,繼續活躍於西方世界,而且作為西方文明總代表,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擴張而走向了世界,並在世界的廣大地區適應當地的社會狀況而紮下根來。這一切都再次證明了基督教是適應時勢的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