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新竹市北區中山裏中山路75號 電話:03-5223666 *巡禮: 新竹城隍爺是台澎地區」官階」最高的城隍祀神,從清代就香火鼎盛;而其城隍廟也有250年以上曆史。光緒皇帝頒賜的「金門保障」匾額,為該廟重要文物之一。城隍廟為1748年乾隆帝時起建,1924年曾經大修,成為今天的模樣,其三川殿的龍柱雕刻得十分立體,還有人物、動物摻雜其中,都是近期普遍使用的雕刻手法。三川殿簷下的由鬥拱繁複堆砌而成的網目,金碧輝煌,跨越門坎,抬頭可見層層藻井,為城隍廟增添氣勢及華麗之感。城隍廟後殿蓋的比較晚,原本是祀奉觀音菩薩,在菩薩移居隔壁的法蓮寺之後,現在祭祀的是城隍夫人,而這樣的布局設計,也正好符合中國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 城隍爺如同民間官階,也有大小之分,從京、都、府、州、縣依序而下,各有各的管轄範圍。新竹城隍爺原本只是縣城隍,在清廷廢淡水廳改設台北府後,仍以新竹為府治,而城隍爺也跟著升格,成為府城隍,1891年,光緒帝時因星象卦算推測出將發生大災難,後經推舉決定以新竹城隍廟為消災法會舉行地點,光緒帝同時為本地城隍加封一級為都城隍,台澎金馬所有城隍頓時成為新竹城隍的下屬。每年農曆7月15日,城隍爺出巡賑濟孤魂,繞境以保平安,是新竹境內年度大事,隨著出巡的信徒往往扶老攜幼,綿延數裏。< /SPAN> *傳奇: 新竹城隍廟城隍究竟是誰?新竹都城隍廟經曆二百五十年來,傳說中的新竹城隍爺有四人。新竹史學者張德南曾考據出四人,分別是吳鳳、曹謹、曹士桂和鄭拱辰,其中以曾任縣太爺,且唯一入祀「名宦祠」的曹謹最廣為傳誦。 張德南在「新竹都城皇信仰的研究」論文中說明,自宋代以來,正直、勤政、護民、行善之士,死後皆成為城隍的傳說各地頻傳。 (1)吳鳳:自城皇廟建廟初期到道光鹹豐年間,傳說是阿裏山通事吳鳳。這個說法是城隍廟中管事,夜夢一紅袍冠帶者自稱為吳鳳,奉命前來履任。張德南認為,吳鳳故事在日據時代廣為流傳,不過經過考據,此說顯系附會之談。 (2)曹謹:約在同治年間曾任鳳山知縣、淡水同知,調升內地知府後卒於任所。在他去世前三天,自稱某日某刻奉命上任新竹城隍,並自理後事,購棺沐浴,果如其言而逝。當天深夜新竹城隍廟內鑼鼓不擊自鳴。日後其任所紳民代表渡海拜祭於城隍廟,言其奇事不謀而合。張德南認為,曹謹是新竹一百零三任同知中,唯一入祀「名宦祠」的官吏。這個傳說至今仍廣為傳誦。 (3)曹士桂:道光二十七年由鹿港同知調淡水同知,立即化解大甲分類械鬥,任內九個月,未嘗望刑一人。死後入祀德政祠,同治時傳言為新竹城隍。史家林豪在「重修德政祠歌」及「淡水迎神曲」都稱「相傳為竹塹城隍」。他依民間傳說「城中是夕哭公,夢裏老僧傳公止」,喧言公作一方神,萬民破涕一喜」。張德南表示,民眾耆老常將曹謹和曹士桂事跡相混,卻代表著「由來聰明正直每為神」得以「廟食一方傳別史」的通例。< /SPAN> (4)鄭拱辰:日人攻陷竹塹城後,鄭拱辰曾協助安撫民心,為人重厚溫雅,令譽參事。日人曾授其紳章。大正二年六月亦任命他為新竹廳參事。其富百萬,尊前客常滿,閥閱門第,無出其右。大正年間有楊半信者夜夢鄭拱振為新竹城隍,告其子鄭肇基,鄭氏因而於民國十三年大修城隍廟,即今之規模。現任寺廟總幹事鄭耕亞是鄭拱辰之曾孫。 根據張德南先生的論文描述,城隍爺為不特定人士,甚至有任期制。宋代忠臣文天祥就傳為北京城隍爺,到了明朝忠椒山死於北京,接任文天祥成為京城隍。通常城隍爺換人時,多半是廟公夜間聽到有「搬家」的聲音,就被傳為城隍爺換人了。
不過傳說歸傳說,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比較積極的意義是,當地方出現一位讓民眾感念的人物時,就有機會成為城隍爺,而城隍廟存在最大的意義,便是鼓勵各個朝代、各個地方的官吏,除了要正直聰明,更要體恤人民,方有機會獲得人民愛戴而成為城隍爺。< /SPAN> 想算算您的健康密碼嗎? 請按這裏進入健康密碼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