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風 「十年縱行放生樂, 海天長詠生之歌。」 第一次接觸放生,乃民國七十九年,于師父茅篷前就地舉行的。記得那時候,買的是斑鳩與麻雀,運送過程,總是克難的,人鳥同擠九人座車,一路吱吱喳喳叫聲,與奔馳的車速、彷彿一場自由的追逐。 初時儘放飛禽,約十來位蓮友參與,幾乎是人手二籠,提著上山。漸至百人,乃增水族。泰半是彰化伸港與南投水里同道。歷時二年,直至嘉義陳師姐加入,不遺餘力推廣,號召南部信眾,動輒二、三部遊覽車,至少三、四百人的陣容。於是我們踏上發現之途,尋找寬闊林地,浩瀚海邊,深入偏僻。開啟每月固定的「放生之旅」。 翌年,南投高師姐帶領一批生力軍,熱誠有勁,多了一份運籌帷幄,放生工作分工的更週延細密。八十六年,台北劉師兄將放生理念發揚至北部地區,引起廣大迴響,放生人潮推至千人,盛況空前。去年成立由馬師姐領軍的台中放生團,參與更是積極—自此,北、中、南大會師,場面氣勢磅礡,逾千人的放生法會,儼然一場生命的喜宴。 這其中,匯集了無數人,勞心勞力,默默耕耘;無私的付出,成就放生功德,超然殊勝,無以倫比的價值;伸港師兄們,自是功不可沒。從勘察地形,研議物命種類,放行技巧,致力過程中每一項環節,均不乏專業技術。尤其結合南投師兄們,必須放生前夕,不眠不休,直搗南部魚塭,購得價廉適放的物命,細酌清點工作,事成再趕回現場,個中辛苦,難以言喻。然相較於九旬高齡的師父,每每凌晨即動身,數小時舟車勞頓;寒風中,烈日下,堅持到整個活動結束,十年如一日,弟子們的辛勞又何足掛齒。 十餘年來,迭受挫折、毀謗、訕笑,若不是師父過人的毅力悲願,眾人的堅持努力,從青澀到純熟;向困難說「不」,化腐朽為神奇,輝映出動人的感應;很難十年走來,始終如一。 有次巧遇魚車中途拋錨,大夥合力齊推,虔誦佛號,竟奇蹟再啟動,安然準時抵達。甚遇,連日豪雨,或颱風侵襲,放生當刻,卻風和日麗,待活動結束,再繼續下雨。以及尋找合適放生地點,苦無目的時,轉折處恍入迷宮,覓得桃花園,步步引入勝境,豁然尋得佳地的種種神奇事蹟。 在此,提幾個案例: 阿嬸婆,是個人人敬重的香積菩薩,年逾七十,追隨師父多年,放生工作從不缺席。平時持素念佛,老實修行。常年在放生現場負責大廚,扯著一副大嗓門,永遠不服老。她的「放生油飯」聲名遠播,食者莫不舔香難忘。 今年三月,某晚,當阿嬸婆從家前,欲橫跨馬路,突被右側急駛車輛,撞個正著,「碰」!轟然一聲,震驚了附近居民,眾人奪門一看,阿嬸婆倒地不起。完了!心知肚明,這一撞非同小可。圍觀者七嘴八舌,亂成一團。一時,救護車、警車交錯鳴笛。阿嬸婆被攙扶起,即刻清醒,但兩足無法站起;全身上下沒任何血跡,後腦勺倒是起個大膿包;大家議論紛紛,突然後方傳來一語:「看來凶多吉少,我的一個侄子以前被撞,也是沒流半滴血,還自個兒爬起,甩甩頭,想想大概沒事,結果因腦內出血,二十天後就斃命!」天哪!聞言心驚,便火速將其送往醫院。 驚慌失神的阿嬸婆,仍佛不離口,珠不離手。幾經檢查,兩腳挫傷,初步驗腦,亦無大礙。可是「二十天」夢魘,依舊在心中盤旋。肇事者來探望時,猶驚魂未定,奇的是兩造對詞,均不約而同述說:「撞擊的剎那,有股力道,瞬間把自己推開。」雙方均強烈感受到那股力量。 事發後,音訊傳至茅篷,師父堅定的說:「那是護法神把他們推開,將傷害減至最低。阿嬸婆平日積極放生,大鍋午餐與眾結緣,自然得到庇佑,重罪輕受,放心啦!阿嬸婆會沒事的。」皮肉之傷,三天後阿嬸婆出院。第一個「二十天」,無數個「二十天」過去了,阿嬸婆的嗓門更中氣十足,且身手矯健,果真沒事。大眾莫不稱奇,直誇阿嬸婆必有後福。 放生偈云:「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經此大難,阿嬸婆更堅定放生的信願。 談個令人莞爾的感應。一位待嫁的新娘,婚前滿臉青春痘,她努力放生,祈求還她美麗素臉,盼個難忘婚禮,結果還真有效哩! 光世,是個靦腆的孩子,就讀國中三年級,面臨升學壓力,常讀完書即疲倦異常,夜裡無法安眠,白天上課亦無精打彩,經年累月,元氣大傷。母親為此傷透心神,求醫問神,效果有限,茫然不知所措,終日淚眼以對。某日,聽聞放生殊勝,重燃希望,出錢出力;一次、二次、第三次開始有感覺,身體漸好轉,更虔誠不退;小康家庭,每月硬是攢出一筆錢從事放生。 當其轉述光世好轉後的感言:「能吃能睡,已夠幸福,何須山珍海味,滿桌佳餚。」聽畢,心中頗受感動。出自一位青少年的肺腑之言,慨嘆時下,終日流連電玩、飆車,不知愛惜生命,迷失方向的青年們,可曾知足? 許許多多的感應,不斷地在這裡上演。有人生路上頓失著力點,在這裡找回了生命尊嚴;有學佛路上屢受阻礙,卻建立了佛化家庭,顛覆知障;也有魯莽暴躁,在此薰習得慈悲柔軟。當大家眾志成城,唯恐怠慢手腳,錯失物命生機,生命!在這裡飄散著濃郁的氣息。 我看見美麗的母親,拉起小女兒的手,溫柔地叮嚀著:「小心哦!不要弄痛了魚兒!」也看見小男孩,高舉雙手,對著鳥兒興奮叫嚷著:「飛呀!飛呀!盡情的飛呀!」更目睹年邁的菩薩,奮力拎起放生桶,一路虔誦「阿彌陀佛...」。而健壯的青年,則躍上魚車,縱入海中,負責第一線的接摶工作。一幕幕溫馨畫面,映入眼底,儘是人間真、善、美。 人生不能重來,好因緣錯失即不再;每個月的生之邀宴,妳、我有緣人何忍失之成憾! 曾經,潮來合十祝禱,潮去寄語大海: 「如果世間功德僅擇唯一,我寧願選擇放生。」 後記 如果在天地間有一團至大至善的力量,這些在人與物間傳播慈、付出愛的靈魂;無疑的,便是這股大能的化身,而它們共同的特徵,就是:「有慈無別,有愛無類。」 放生為常住之法,是佛陀在梵網經中金口開示。撇開科學、生態、環保等疑慮不談,眾生對放生的迷思,細觀之,都是源自於我們對生死的執著,事無絕對,業力牽引,放生過程難免差池。物命生,我們祝福牠悠遊自在,免遭刀殂吞噉;物命亡,在千人念佛聲中,我們迴向牠早離畜身,轉生善道。若能如此轉念,生固然可喜,死又有何悲慼。 佛恩無涯,謝佛賜予末法無依的眾生,一條速消殺業的殊勝法門。感恩師父的夙願,領眾放生,十餘年不辭辛勞,以及在出書和寫稿時,給予吾等的勉勵和信任。還有無數個在烈陽日,寒風中默默耕耘,無私付出的工作人員—惟有如此的因緣和合,才有這麼多感應奇蹟,也才有此書的誕生。對於投稿、提供感應事蹟,以及參與此書編寫的居士大德,在此亦一併寄以無限的謝意。 走筆至此,已盡尾聲,誠願在放生中有感有應者,甚則隨感隨應者,能珍惜佛菩薩的疼愛恩寵,長遠心行之;有感但無應者,也不用感嘆喪氣,更要持之以恆,因為我們真信佛菩薩是不會辜負、放棄一個摯誠慈悲的行者。 南無阿彌陀佛 蓮子居士編述
出處:轉載自般若文海繁體站 |